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箱包礼盒正文

箱包行业:不要在危机来临时才想起品牌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6-04-18 浏览次数:51
  危机时刻品牌优先
  
  经历过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中皮行业老板,已经体会到了没有自主品牌的痛苦。在本报去年的行业采访中,许多做外销的老板纷纷向记者表示要开始转型做内销,有的老板自去年始已经开始搭建做内销的平台,不但到处招揽品牌营销的人才,甚至准备了充足的资金预备大干一场。
  
  东莞某大型鞋企的台湾老板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企业不但要转型做内销品牌,而且要做大做强,在得知记者与品牌营销大师叶茂中有密切联系时,还要记者穿针引线,帮助他联络叶大师,请叶大师来做他的营销顾问。
  
  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2009年,由于国际订单的减少,一些外向型企业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,不是减少工人就是压缩生产,纷纷勒紧腰带渡难关。而一些有自主品牌的企业,却得益于国内市场强大的消费力,活得有滋有味,销量不但没有下滑,反而一直在上升,让外向型的企业老板羡慕不已。
  
  据记者了解,就是同样是做外销的企业,差别也十分巨大。记者在广交会现场看到,外商选择的企业一般都是有特装、大型的参展企业,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品牌企业,而一般的中小型企业,他们往往只会咨询价格,轻易不会下订单。因此,不但内销企业需要创建品牌,现在,做外销的企业也要开始创建自主品牌了,否则,企业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接不到订单,面临着十分被动的局面。
  
  其实,这就是说,外商在选择企业的时候,首先考虑的是大型品牌企业,因为大型品牌企业不但质量可以保证,而且实力雄厚,抗风险能力大,可以保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,保障他们的供货不受影响。而一般的中小型企业,虽然在价格上有自己的优势,外商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,可这些企业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,外商的定金损失倒在其次,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的货不能及时供应,影响他们在国外的生意,损失就不可估量了。
  
  身处金融危机中之时,许多企业的老板都知道做品牌的好处,在行业掀起了一股多年少见的“行业品牌风”,在去年年底的时候,记者为此还专门采访了许多行业老板以及知名人士,写了多篇关于行业品牌的文章。
  
  好了伤疤忘了痛
  
  今年开年以来,行业的外销形势开始好转了,那些在去年炒得沸沸扬扬要做自主品牌的外向型企业老板们,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,好像集体突然失声了。与记者交谈的不再是如何做品牌,而是大谈今年的工人如何难招,因为招不到工人,工厂只能开足一半的马力,而使得有单都做不过来,在接到大单后,不得不与其他的企业联合加工。
  
  在谈到今年还要不要做品牌的时候,他们不但支支吾吾,在实在不想说的情况下,有的老板甚至对记者说,今天不谈品牌,我们只谈感情,等会我请你吃饭、卡拉OK。这就是我们传统行业的老板的真实写照,只要好了伤疤,就会忘了痛。
  
  在我们的中皮行业,由于多年来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,有的企业就是从来不考虑品牌的建设,只是简单的接单、生产、外销,企业有了一点利润后,就开始买靓车、靓房。在广州的桂花岗、站前路、狮岭以及东莞等地,大家都可以看到宝马、奔驰、法拉利等名车满地,可品牌呢?对不起,没有。
  
  这些老板由于是做外向型企业的,平时接到单后,就没有什么大事了,那他们在空闲的时间都在想什么呢?为此,记者与行业的多位老板进行了沟通和交谈,发现他们大多数压根就没有去想品牌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事,而是将心事放在喝酒、赌钱、比靓车、泡美女上面。
  
  去年,桐乡世贸中心的卢小丰曾到广州进行招商,回桐乡后,他十分感慨地对记者说:“广州的老板太有钱了,每天晚上不是去卡拉OK,就是去挥霍,早上不到十点钟是见不到他们的。”
  
  品牌在这些老板的眼中,也许真的没有靓车、美女、美酒值钱,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品牌带来的乐趣,他们只要每年有一点点钱挣到,也就心满意足了,打造国内品牌甚至国际品牌,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  
  行业品牌风起云涌
  
  就在某些有着小农意识的老板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的时候,一些有着远大抱负的行业企业家,正在谋划着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,也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家,才使得行业的发展脚步不断向前。
  
  据记者了解,去年,广东的鞋品牌“星期六”上市了,晋江运动品牌上市的脚步也在一步步推进,而温州的自主品牌也在加紧发展的步伐。据记者所知,今年,广州还有一个鞋品牌正在谋划上市,目前正在与风险投资机构洽谈第一笔融资,极有可能明年上市。而在晋江、温州等地,品牌上市的浪涛一波接一波袭面而来,让人感到一阵阵兴奋和由衷的高兴。
  
  记者在行业采访的时候发现,有的外向型企业虽然今年的形势开始好转,但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后,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品牌的追求,在做外销的同时,仍然念念不忘对自主品牌的打造。
  
  据了解,这些企业家虽然知道从生产型企业转型到营销型企业,有着十分艰难的剧痛,但为了企业的未来,他们仍然在执着追求品牌的发展。这些企业在广州、东莞、深圳等地,都可以见到身影。
  
  本报此次推出行业品牌暨三十年品牌成就评选,就是为了表彰这些优秀企业为行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